我发现一个现象,做网络的人,普遍比做实体的人显得年轻。
拿我来说,在外面的时候,总是有人对我说,“兄弟,你还是太年轻啊!”
这不是段子。
真的有人说我年轻,照我的理解,这个年轻应该是说我不够聪明,也就是有点傻。
我傻么?
我自我分析了一下,我很清楚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,应该不傻。
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,求的是一个稳定。
可以赚的少,但绝对不能做出格的事。
你是家里的房梁,你一出事,整个家就塌了。
人得有自知之明,到什么年纪就做什么年纪该做的事。
年轻人城府太深了不好,年纪大了太功利了也不好。
我现在的日常,就是每天吭哧吭哧的研究我的产品,从无到有一点一点的去学习眼镜的知识,去改进,让它变得更好。
眼镜研究了一年,终于各方面都满意了,结果发现成本太高。
材料都想用最好的,处处跟国际品牌比质量。跟他们用一样的镜片,又不能跟他们卖一样的价格,至少要比他们便宜一大半。
最后一算,可能赚不到多少钱,但还是很高兴。
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产品,以前都是以暴利为出发点去设计产品,而这次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东西。
以前卖的实物产品都是面向陌生人,没指望有复购,而这次是专门针对公众号上的读者,都是一直信任我的人。
我想做出很多好东西,让产品为我的人品加分。
眼镜只是一个开始,赚不赚钱一点关系都没有,甚至赔钱都行。
我要的是生产方面的经验还有口碑,这些是更大的财富。
俗话说,先胖不算胖,后胖压塌炕。以后的时间还长着呢,我想做的产品还多着呢?
生产经验有了,口碑有了,产量上去了,成本自然就下来了,未来会越做越好的。
不求大富大贵,吃得香,睡得好,才是最高境界。
我从小就羡慕那些老匠人,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室,有专用的工具,有自己坚持的风格,有自己的一片精神世界。
防蓝光,以前我以为是非常简单的技术。但是真正进入这个领域,懂的多了,从外行变成内行才知道,要做出一个好的防蓝光眼镜,其实并不简单。
首先,蓝光分为有害光和有益光,并不是所有的蓝光对人眼都有害,只有短波蓝光才会伤害视网膜。
很多国产的防蓝光眼镜,价格非常便宜,就是因为他们只是简单的一层镀膜,把所有蓝光都过滤掉,这样的镜片成本非常低,但是它在过滤有害蓝光的同时,把对人体有益的蓝光也过滤掉了,最后可能对眼睛伤害更大。
我做的虽然是防蓝光眼镜,但我深知,买我眼镜的用户,他们真正的需求并不是防蓝光,他们需要的是一双健康的眼睛,以这个目标出发,我就不能只单纯的考虑防蓝光,还要考虑辐射、视疲劳,干涩、酸胀等等很多的问题。
网络人,各个视疲劳。所以我就要先把视疲劳的病因搞明白,然后再去了解镜片中各种光学镀膜的作用,把镜片的防护效果,发挥到最大。
也有一种简单的方法,就是直接去复制大品牌的镜片镀膜设计,但还是有问题,美国、德国、日本做的东西都不一样,而且都说自己是最科学的,就算是一个品牌的不同价位的产品,数据也不一样。
那么,这时候我就要有所取舍。
好在我只服务特定的人群,就是跟我一样做网络的这群人,我了解他们需要什么,就像了解我自己一样。
可以说,我的眼镜,是最适合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的网络人戴的。因为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,我等于是给自己做的眼镜。
当然,过程很曲折,做事情就是这样,应付一下很容易,想做到最好,就不容易。
研究的越深,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越多。
不懂,那就承认自己不懂,这并不算无知。真正的无知,其实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。
知道哪里不懂,还可以去恶补。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哪里不懂,那就很可怕了。
可能是因为做网络时间太久了,我对国内网上的资料从心底里是不信任的,包括百度百科上的数据,包括网上所谓的眼科专家。
所以我就找朋友帮忙翻译国外的资料,用国外的最科学的数据,再参考最贵的几个牌子的眼镜所使用的镀膜层,最后确定最适合的方案。
江苏的朋友帮我联系了两个给国外最顶级防蓝光眼镜做代工的工厂。按理说,我这种小单他们是不愿意接的,朋友跟他们说我是潜力股,好说歹说,最后总算是谈成了。
工厂的技术员告诉我,现在他们正在合作的一个美国品牌,平光镜都要带30°的度数。
国内也有很多人这样做。
我去亚马逊看他们产品的评价,有一部分人说带上以后有点头晕。
然后客服的解释是,即使是不近视的正常人,眼睛也会有至少30°的度数,所以他们在平光镜片加上30°,可以让人看东西更清晰。
正常人戴30°镜可以看东西更清晰,这个理论是对的。
那么,我的眼镜要不要也加一点度数?
这件事,我犹豫了很久。
最后还是没有加。
因为眼镜毕竟是给人带的,不能光是追求一个最佳的配置,人的舒适度,也很重要。
默认有30°的度数,好处是可以让视觉更清晰,比不戴眼镜看东西还清晰。
但是,我们的眼镜已经适应了自己本来的这个清晰度。
一旦改变清晰度,就需要时间去适应,也许是3天,也许是10天,个体有差异。
在适应的这段时间,戴上眼镜就会感觉有点晕。
我的目标客户,多数是第一次戴上眼镜,本来就会感觉有些不舒服,即使我用了最轻的镜架,但毕竟是在脸上戴了一个东西。就跟刚刚戴项链、戴手表一样,总会感觉到它的存在,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忘记它。
本来新戴眼镜就不太习惯,如果再加一点头晕的症状,我担心很多人,就没有耐心等待适应的这个过程了,直接把眼镜扔到一边,然后骂一句,什么垃圾眼镜。
再好的东西,也得使用才有价值。不用,就什么价值都没有了。
关于不加度数,还有一个原因,我并不想让我的用户长期戴眼镜,我希望他们只是工作的时候戴,离开电脑的时候就不要再戴眼镜,因为自然光对眼镜是好处的。
如果眼镜有度数,戴的时候确实看东西比平时更清晰了,但是摘掉眼镜的时候看东西就会觉得有一点模糊,然后就会更用力的看东西,导致眼镜更加的疲劳,这就跟我做眼镜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驰了。
所以我决定不加度数。放弃让用户眼前一亮,特别清晰的第一印象。选择了真正对眼睛有益,却对营销不利的傻瓜方案。
像这样的细节,可以说在这一年中我经历过无数个。
常有朋友问我,防蓝光眼镜你都搞了这么久,怎么还没做好,效率也太低了吧!
本身我这个人就是比较慢的性格,这次呢,又是每一个细节都新力亲为。
有时候,本来已经解决的问题,又发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,为了更加完美,那我总要去试试吧,这一试,又要跑到江苏的工厂,再加上反复测试,可能就要一个月,一个月以后终于有结果了。
有时候结果是可行,皆大欢喜。而更多的时候研究下来,却发现此路不通。
这一年最大的感触,一个产品出来,肯定是设计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里面。
所以,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叫产品的性格,当我们认真的去对待一个产品,经历过每一个细节的修改,那么这个产品出来以后,它就是有性格的。你的性格,注入到了产品中。
当然,一切的前提是,认真。
来自我的老师男儿国老师的文章。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